惊!明年或取消绿牌特权,3.1亿燃油车主或将面临新挑战!
去年3月份,有关“最丑绿色车牌或在2年内取消”的话题登上热搜。原因在于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“蓝牌”“绿牌”的建议,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内就将成为现实。按照这个周期来看,也许明年3月份,就要迎来“油电同权”了。然而,在此背景下,却没有多少油车车主感到高兴,觉得燃油车的春天要来了…这是为什么呢?提到这个问题,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:还不是因为油价惹的祸。毕竟,“油电同权”只是听起来公平合理。但只要油价居高不下、电费相对便宜,油车车主的用车成本就依旧被压得死死的。这种情况下,绿牌的取消,其实还是没解决核心问题——“开油车比新能源车贵多了”。不过,真的是这样吗?其实没这么简单。更大的无奈在于,很多燃油车主已经意识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即便“油电同权”来了,燃油车的江河日下也已经无法挽回了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他们发现,燃油车的衰退,并不是因为“油电同权”本身。而是整个时代,已经不可逆转地迈向新能源化。取消绿牌特权,不过是给这个趋势打上了更醒目的标签罢了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因为从“碳达峰”到“碳中和”,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推动绿色转型,汽车产业更是首当其冲。譬如欧洲早已提出,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目标;美国、中国也在制定更严格的碳排放标准。以伦敦为例,甚至还提出了“超低排放区”(ULEZ)政策。简单点说就是,会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市区,如果非要进入,则需支付高额的费用。但如果你开的是电车,在“超低排放区”(ULEZ)泽科享受免收费用的待遇。但现实是,大多数油车根本难以满足这个标准,因为烧油的就是会产生“高碳”——这是它的本质属性。也正因为如此,新能源汽车,尤其是电车,成为各国争相扶持的对象。因为它们不仅更清洁,更代表着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主旋律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油电同权”可能让新能源车失去一部分特权,但并不妨碍其在国际趋势中的地位不断上升。对燃油车来说,这不仅是政策的“对手”,更是环保大势的“碾压”。此外,技术和产品体验的差距正被快速拉大。说白了,早些年的新能源车,可能还被吐槽续航焦虑、性能拉垮。可现在的电车,续航轻松上600公里,甚至增程/插混能达到2000公里的续航。除此以外,20万的电车,零百加速就能做到4秒以内,还自带各种智能驾驶、OTA升级。再看看燃油车,这些消费者喜欢的功能,似乎总是慢半拍。很多传统品牌,甚至还在使用老式收音机——就这种情况,拿什么去比呢?所以即使“油电同权”,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也很清晰:同样的价格,我为什么不买新能源车呢?不仅配置更高,体验还更好,疯了才去选油车呢?考虑到这个情况,所以“油电同权”也没啥用!更值得一提的是,主流燃油车企的转型,进一步加速了这场变革。大众、丰田、奔驰……几乎所有的主流燃油车企,都已经宣布了明确的新能源转型目标:包括且不限于停止研发内燃机、缩减燃油车型、加码电车生产线。甚至像丰田这样的“顽固分子”都开始妥协了,和比亚迪成立了合资公司,共同开发电车。并计划着,到了2030年,要将在北美市场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比重提高至80%。甚至像劳斯莱斯这样的豪华车企都没能幸免,最近还推出了纯电汽车劳斯莱斯闪灵,以适应电动化。这些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了,从“油电混战”到“全面新能源化”,这些曾经主导燃油车市场的巨头们,正是加速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的直接推手。就这种情况,一个“油电同权”又能解决什么呢?能把油车的市场强行拉回来,能让本田、日产起死回生,不用合并吗?根本不能!所以,即便绿牌特权被取消,燃油车主也笑不出来,绝不是因为油价高低的问题。真正让他们无奈的,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新能源变革,早已注定燃油车会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 搜索
-